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干涸日久的圆明园于9月7日晚开始放水了。如果事实不像圆明园管理处的一名负责人所预言的那样吓人——“这(拆膜)就好比把浴缸里的底塞拔掉,水很快就流失掉一样,圆明园的水也会很快流失”(据《京华时报》报道),那么,“十一”期间游客就可以水上泛舟了。
然而,这次放水进行得如此迅雷不及掩耳,却令人莫名其妙:因为据《北京日报》9月6日的报道,等防渗整改“整个工程完成后,市环保局将按照环评报告提出的整改要求,组织有关人员对工程进行验收”——如今水已经源源不断地流满了长春园外的几乎所有河道、湖泊,不知北京市环保局如何验收?那时验收的结果,又有多少可信度?
更为疑云重重的,是防渗整改本身——
首先,防渗进行整改的结果,举国关注;对于如何整改,同样是备受瞩目。如果有关方面尊重民意的话,应在进行整改之前公布整改方案和措施。但是,迄今为止,除了圆明园管理处和施工人员,其他人一概蒙在鼓里;
其次,整改是避开公众视野,在挡板的严密遮掩之下,秘密进行的,而且防守之严,连采访的记者不得入内——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再次,关于整改的进展,所有的有关报道都没有涉及。一些关键性的内容,如:防渗膜是如何拆的?拆了多少?拆完后运到哪里去了?等等,都未见半个字的报道。
换言之,备受关注的整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完事大吉”了。
从不明不白的“完事大吉”,人们领略到的,是圆明园管理处“圆明园乃我家私事,外人何必管闲事”的思维方式,是在经历了防渗风波之后“依然故我、我行我素”的做事风范。
回顾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出现的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性质和“遗址公园”氛围相违的事件,如儿童乐园内的假恐龙,海岳开襟处的图腾展,福海内驰骋往来的冲锋艇,以及今年以来被披露的铺防渗膜,借“整修”之名破坏驳岸,以及西区内进行的砍伐“杂木灌丛”,湖心岛出租,长春园内建别墅……无一不是这种思维方式和做事风范结出的“硕果”。
的确,关于如何保护、整修、利用圆明园,无论是大方向,还是小细节,素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在争议。为什么会有争议?因为圆明园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它是我国独一无二的“国耻纪念地”,是万园之园屡遭外强内愚破坏后的的遗址,凡事必须谨慎从事,容不得瞎折腾。
有争议非但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试想,如果上述备受非议的奇思妙想在施工之前,就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经深入讨论,对取得共识的科学规划、依法施工,对达不成共识的暂行搁置,相信就不会出现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怪物”,也不会出现今年的轩然大波。
虽然今年的防渗风波已经尘埃落定,但关于圆明园今后何去何从,相信还会有许多不同意见。如果还像从前那样,对于专家“顺我者尊、逆我者斥”,对于公众守口如瓶,防记者如防盗防火,对于舆论监督充耳不闻,用各种“挡板”捂严盖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谁又能担保圆明园不会出现类似恐龙、图腾、防渗、出租、建别墅之类的怪物、怪事?
再过几十天,就是圆明园罹难145周年纪念日。145年来,外强内愚有意无意所施行的种种破坏,已经让这座昔日的皇家园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只希望在今后的种种“整修”、保护的过程中,饱经磨难的圆明园遗址少受些无谓的伤害。
据说,圆明园管理处正在打造“水上园林景观”——不知这将是一种怎样的创举、何样的胜景?姑且等它大放异彩吧。
赶紧打住,再说就要“把圆明园交给你管了”。
圆明园,谨为你献上一个普通子民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