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汤尚颖,男,湖北省浠水县人,1964年6月生,教授、博士、武汉市第二批“213人才工程”(武汉市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人选、享受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团队成员、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1990年以来共主持和承担了20余项国内外科研项目,在《经济学动态》、《理论探索》、《经济问题》、《经济研究参考》、《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了《武汉市农村收入综合研究》、《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布局》、《中国农业组织形式比较研究》、《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03)》、《资源安全与湖北可持续发展研究》等专著10余部,获奖多项。主要研究领域:区域经济、农村经济、资源环境经济。 二、学习经历 1.1988年7月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计划统计系国民经济计划 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1999年9月至2001年7月在华中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现为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在职攻读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获理学硕士学位 3.2003年9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三、工作经历 1.1988年7月至1990年10月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从事经济编辑工作 2.1990年10月至2002年7月在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从事流域经济和城郊经济方面的研究工作,任长江所副所长 3.2002年8月至今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文与经济学院从事资源环境经济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四、主要科研成果 1.论文 [1]长江沿岸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0(5) [2]上海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咨询与决策,1994(9) [3]农业生产各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咨询与决策,1995(2) [4]长江流域商品流向对交通布局的影响研究.咨询与决策,1995(9) [5]发展湖北农业的思考.湖北日报理论版,1995.7.27 [6]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长江战略的选择.学习与实践,1997(6) [7]略论长江流域地域的封闭性与市场的开放性关系.学习与实践,1999(2) [8]论实施沿江战略对缩小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学习与实践,1999(3) [9]“九五”及2010年武汉市城郊经济的发展.武汉出版社,1999年 [10]内涝的治理应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今后水利建设的重点.学习与实践,2000(11) [11]创新城市功能的若干对策建议.学习与实践,2002(6) [12]创新农业组织,实现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学习与实践,2002(7) [13]建立华中现代物流中心——武汉阳逻开发区产业定位研究.长江论坛,2002.2 [14]农业组织的创新形式.长江日报,2002年8月1日第12版 [15]全国第三次资源环境经济论坛研讨会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12 [16]中国农业组织形式创新研究.理论月刊,2003(10) [17]中国农业组织形式如何创新.农产品市场周刊,2003(42) [18]发展连锁经营,重构农村流通渠道.农产品市场周刊,2004(24) [19]论生态投资的内涵.资源环境经济学进展(1).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20]对新时期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关系的重新认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5) [21]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研究.长江航运,2004(6) [22]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 [23]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4(77) [24]湖北省水资源发展报告.经济研究参考,2004(77) [25]充分发挥城市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作用.经济地理,2004年12月 [26]论新的安全观.资源环境经济学进展(2).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 [27]准确理解生态投资的内涵.理论探索,2004(6) [28]刘思华教授: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者.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2) [29]“江湖”相通对武汉旅游格局的影响.生态经济、生态旅游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台湾:鼎茂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2月 [30]消费型农业:矿业城市转型的新思路.资源·产业,2005(3) [31]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04).经济研究参考,2005(83) [32]水资源安全的内涵及其评价——以湖北省为例.安全与环境工程,2005(4) 2.著作 [1]开发长江建设长江.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年10月 [2]长江流域城市经济布局.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署名第二) [3]浦东开发与沿江地区建设.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3年6月 [4]武汉市农村收入综合研究.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年10月(署名第一) [5]构筑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关于发挥武汉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报告.武汉出版社,1996年5月 [6]世纪之交的武汉.武汉出版社,1999年12月 [7]面向新的实践的理论创新——江泽民同志的理论贡献.武汉出版社,2001年6月 [8]中国农业组织形式比较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署名第一) [9]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03).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署名第二) [10]资源安全与湖北可持续发展研究——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04).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署名第三) 3.科研项目 [1]武汉市农村收入与郊区城市化的相关研究.加拿大IDRC,1994年 [2]沿江地区建设与上海浦东开放开发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1993年 [3]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化与长江战略的关系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95年度重点资助项目,1995年 [4]《武汉与中西部发展战略》课题主报告《构筑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武汉市人民政府,1996年1月 [5]“九五”及2010年武汉市城郊经济发展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1997年 [6]《江泽民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课题之子课题《论江泽民的发展战略思想》. 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8年 [7]武汉改革开放20年发展与展望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1998年 [8]《建设21世纪武汉新区》主题报告《面向21世纪 建设武汉新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建设二十一世纪武汉新区研究》.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9年 [9]把南水北调作为根治长江洪水的根本性对策.武汉市社会科学院,1999年 [10]武汉知识谷.武汉市工商联,2000年 [11]《武汉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研究》课题之子课题《武汉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城市功能创新》.武汉市社会科学院,2000—2001年 [12]建立华中现代物流中心——武汉阳逻开发区产业定位研究.武汉市阳逻开发区,2001年 [13]武汉市农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武汉市软科学研究项目,2002年 [14]淮北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淮北市国土资源局,2002年7月 [15]武汉市“两江”、“百湖”水路建设可行性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院,2003年 [16]中国农业组织形式比较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3年 [17]湖北省水资源发展报告(2003).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2003年 [18]中国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选择研究.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计划(B)类项目,2004年 [19]武汉市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研究.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4年 [20]湖北省资源发展报告(2004).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04年 [21]资源分类及其对资源管理政策的影响研究.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与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重点项目,2005年 4.获奖 [1]长江沿岸城市布局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论文),被武汉市科协评为三等奖,1991年10月 [2]构筑承东启西的战略大支点——关于发挥武汉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报告(论文),被武汉市政府评为全市调研文稿一等奖,1997年4月 [3]武汉市农村收入综合研究(专著),武汉市第6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8年10月 [4]中国农业组织形式比较研究(专著),获武汉市第九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排名第1),2005年 [5]淮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规划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8),2005年 |